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历史说课稿

时间:2025-07-28 11:25:32
历史说课稿锦集7篇

历史说课稿锦集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

本课从人们积极地利用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出发,阐述人类是如何改造自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及特点,让学生知道在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从而提高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新疆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疆作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提问能力、综合联系能力、自评互判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干旱地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坎儿井开凿和利用的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问题情境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火花,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学习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说学法

把联系阅读法、感受信息法、讨论法与学生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播放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历史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新课标的要求

课标要求:以二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2、理解:国家干预经济、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制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历史,总结历史、运用历史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关键:正确理解战后资本主义政策调整。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法指导

观察、概括、总结是学法指导的重点。让学生观察、思考后,总结、概括知识,增强对历史学科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温故而“入新”。(回顾第3单元第16课的主要内容)

师:导入新课我采用的是:利用学生对历史图片的感性认识,先展示一组1929-33年经济大危机对各国的打击图片,在罗斯福上台,推行新政后,使美国度过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即凯恩斯主义又称“看不见的手”。再展示一组二战后各国受到战争重创的情景的图片。思考,在二战结束之后,各国会不会再次陷入到国家的大危机中,而为避免这种现象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将进行怎样调整?其结果会怎么样?以此导入新课(此处主要目的在于,在视觉感应上引导学生进入教材)

板书: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二)教授新课:过程:

一、措施(板书)

此过程我主要是设置探究式问题,掌握教材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探究一:“看不见的手”还起作用吗?

(展示一组美国在二战和战后经济发展的材料以及布什和克里竟选的图片)

说明:“看不见的手”仍在起作用!

因此,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这种“看不见的手”即国家干预经济(此问题设计在于引入教材以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板书)

对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我设置了两个简单探究性问题:

探究二:国有化与今天我国的公有制是否一致?

探究三:经济计划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这两个问题主要是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使学生掌握国有化经济、制定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调节的作用,同时利用本次探究,培养了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对比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

师:在处理完国家干预经济措施的方式后,我又设置了一个问题,

探究四:国家干预经济的影响?

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那就是“总统论坛”,这个环节主要是以展示学生自我能力为主。

首先我给出试题背景:为什么在30年代罗斯福会加强国家干预,在80年代里根会收缩对经济干预,90年代克林顿又有所加强?下面让总统来谈谈其中缘由。选出三位学生分别代表罗斯福、里根、克林顿(课前作业的形式),

第二步,学生可充分利用这一单元的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阐述自己的观点

最后,我在学生演讲后进行补充,总结。

此处环节的设置,不仅起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学在课堂、用在课堂”

(二)企业经营(板书)

这是政策调整的第二个措施,此处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利用现实现象解决历史现象

1、“人民资本主义”

展示图片--当今股票市场、股票业务的繁荣景象

引导学生: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中,以及在中国,股市发展是非常红火的,不同人对股票的掌握,如果拿到战后,就是“人民资本主义”

2、“经营者革命”

我采取的方式是以了解白领阶层地位和职责是什么,来了解战后企业经营中的这次革命

此处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引导学生由现实走入历史,再从历史走向现实,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使历史更贴近现实。

(三)福利国家政策发展(板书)

这是国家 ……此处隐藏9107个字……南人,杰出的女词人,生活于两宋之交,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由于生活于动荡的两宋之交,生活不稳定,她的词风在前后期有所不同。前期清新、快乐,后期忧郁、多愁。我们来欣赏她的代表作《如梦令》。(要求学生低声吟读,体会其意境)这首词的含义是:昨天晚上雨小而风急,早晨醒来,余醉中寻问侍女,一夜的风吹雨打,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回答海棠依旧,词人不满地驳道,应该是绿叶多而红花少。(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教师点拨)与苏轼那种气势磅礴的豪迈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词则给我们一种小桥流水般的清新与自然,而且通俗易懂,感情真挚,风格委婉,所以她被称为婉约派词人。

C.南宋虽然偏安江南,在词方面也颇有成就,其代表人物为辛弃疾。(显示辛弃疾头像及其代表作《破阵子》)辛弃疾为南宋杰出词人,山东济南人,生于南宋时期,一生关心抗金事业。曾参加过抗金义军,多次上书要求恢复中原,但未被采纳。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词。(要求学生朗读《破阵子》之后,教师解释其含义)这首词的含义是:醉酒时也不忘拨亮灯光来看心爱的宝剑,睡梦中也似乎听到雄壮的军号声,看见士兵正在吃肉,乐队正在演奏战歌,军队正在被检阅,骑着飞快的马,拉开强劲的弓,英勇作战,奋勇杀敌,恢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赢得爱国的美名。只可惜我已是年老无力了。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渴望驰骋沙场,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却已不再有这个机会与能力。表现了有志报国而不得伸的悲愤,但仍可看出他那慷慨激昂,气势雄壮的豪迈风格。这与苏轼有相似之处。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词在宋朝的繁荣昌盛。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一般给予这样的总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突出成就,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元曲。

3.戏剧:“感天动地”的元曲

①元曲的形成。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求学生看书了解)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元杂剧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歌唱、道白和舞蹈来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属于一种戏曲艺术。散曲是一种新诗歌,只有清唱,没有动作、道白,散曲在句式的长短表达上更为自由,更接近口语。元曲是一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形式,因为它不仅在内容上能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其表演方式也通俗易懂。为什么元朝会出现这种接近人民的艺术形式呢?(设问引起学生思考,教师讲解)这是元朝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宋金以来,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在一些大城市中,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文化昌盛,为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也对文化生活提出需要,所以产生了这种来源于生活而又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

②成就。元曲是元朝文学的代表。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和剧本,当时知名的剧作家有79人,杂剧有136种,其中关汉卿的作品最为出色。

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著名剧作家,多才多艺,了解人民生活,熟悉民间语言,而且懂得舞台艺术,一生中创作大量剧本,保留至今的有15个,大多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同情人民疾苦,抨击压迫者的残酷。他最出色的作品是《窦娥冤》。谁知道《窦娥冤》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求学生尝试介绍,教师补充)《窦娥冤》写了一个名叫窦娥的女子被冤枉的故事。窦娥3岁丧母,7岁被卖给蔡婆婆作童养媳,10年后又死了丈夫,生活悲苦。一天蔡婆婆外出讨债,遇见坏人,被地痞张驴儿和他的父亲相救。后来这两人以此为借口住进蔡家。张驴儿见窦娥貌美,非要娶她为妻,窦娥不肯。后来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不巧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诬陷窦娥并逼她顺从,窦娥不屈。张驴儿告到官府,官府见钱眼开,窦娥受了重刑,但为了年迈的婆婆免于受刑,屈打成招,在被押赴刑场的,窦娥对这个不公的世界大加控诉,并诅咒,如果她是冤枉的,她死后将出现三件奇事:鲜血飞链,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她死后,果然应验。在戏剧最后,窦娥的冤魂出场,让她的父亲为她报了仇。这个故事不可能是真实的,但它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爱憎,而且表现了人民群众申冤复仇的愿望。

元朝时期,著名的剧作家还有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等,另有一些著作《汉宫秋》、《西厢记》等。

宋元文学成就斐然,在绘画和书法方面也很出色。

4.艺术(选修)

(1)绘画。我国绘画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从东晋的顾恺之到唐代的吴道子,风格各异,各有所长,到宋元时,绘画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绘画,题材更为广泛,风格更为多样,技巧更为成熟,基本上分为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其中风俗画是一种新的形式。相对于山水画和花鸟画的高雅与深奥,风俗画直接表现大众生活,更为通俗易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画呢?(提示学生参考元曲产生的原因思考)风俗画出现的原因也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它的出现也构成了两宋绘画的一个重要特色。《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重要代表作。(显示画面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讲解)此画高24.8厘米,长528厘米,画面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现了北宋晚期东京城郊的景色。宽阔的平原,嫩绿的树木,错落有致的农舍,一派清新自然的城郊风貌。第二部分描绘了汴河上的“虹桥”的景象,横跨汴河的大桥,急流中的运船,匆忙赶路的轿子和马等,表现了交通运输的紧张与繁忙。第三部分描绘了城市街景。林立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群,特色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反映了东京市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和城市面貌。整幅画内容丰富,但安排得错落有致,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犹如带你从城郊通过虹桥逛了一趟东京城,这幅画不仅艺术价值很高,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北宋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史料价值。我们课本上还有一幅《村童闹学图》的风俗画,描绘了村重课间嬉闹的场面,生动活泼,形象逼真,非常贴近生活。

宋元时期出现很多著名的画家,你能列举出几个?(要求学生回答)他们有荆浩、黄筌、徐熙、宋徽宗、顾宏中、赵孟頫等。宋徽宗在政治上软弱无能,为亡国之君,但在书画方面却很出色,是一流的书画家,画花鸟画相当出色。元朝的赵孟頫,在山水、人物、花鸟等方面,无不精细传神,他的作品被誉为“神品”。

(2)书法。书法在宋元时期成为文人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涌现出很多的书法家,你知道哪些?(要求学生回答)其中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元朝的赵孟頫也是著名书法家。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宋元时期不仅科技领先,而且文化灿烂。史学方面,司马光写了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文学方面,“词”和“戏曲”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并产生了许多精彩的作品;绘画与书法也是异彩纷呈,出现许多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共同描绘了宋元的历史画卷。面对这些成就,我们不禁为先人所折服,也不禁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而自豪,但更重要的是,面对祖国优秀而悠久的文化与传统,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奋发努力,振兴祖国。

(五)练习题

1.选择题

《资治通鉴》是一部()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国别史

2.连线题

苏轼《破阵子》 清新委婉

辛弃疾《如梦令》 豪迈奔放

李清照《念奴娇》 豪放悲壮

《历史说课稿锦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