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07-28 11:25:53
关于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关于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简析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花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其中的9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部分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广玉兰的幽香、纯洁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2、技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

(2)能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写其它植物开花时的形态。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广玉兰的热爱,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三课时,第二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行态以及叶片的特点,体会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能模仿第三自然段描写其它植物开花时的形态。

四、教学准备:

网页形式、自主性强的FLASH网络专题网站。(广玉兰封面,分设四个主题篇:玉兰苑徜徉;倾心赏玉兰;玉兰知识库;玉兰余香浓。并提供配乐按钮,学生自行点击选择。“玉兰苑徜徉”内容:全文、广玉兰配乐录像;“倾心赏玉兰”主题篇里分设“飘香玉兰”、“迷人花瓣”、“多姿花形”、“盎然绿叶”四栏,点相应区域呈现各主题栏;“玉兰知识库”提供广玉兰习性、栽培等课外资料,“玉兰余香浓”设课外作业)

五、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网络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读中感悟,多渠道接受信息。

六、教学思路:

本课凭借网页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互动。本课采用三课时达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广玉兰的幽香是吸引我观察的原因。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特点,体会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

第三课时:复习词语并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最后让学生根据第三自然段练习写一个片段。

这里,我着重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

(一)言简意赅,直接导入

课始,让学生说说:“作者写了广玉兰的哪几方面?”

今天,我们就借助我们的专题网站一起去走近广玉兰,用心欣赏广玉兰。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唤起最强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感受文字美

页面导语:请进入“倾心赏玉兰”主题栏,自主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点击进入!(请大家想想怎样把自己的学习感受交流出来:你可以试着读好课文,可以在对应网页上留言,也可以和同桌探讨一下……)

说课稿 篇2

一、谈话揭示课题。

由前面认识的8个声母,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3个新声母。

二、引出新授内容。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通过学生想象说话和教师总结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引出了”鸽子图”、”蝌蚪图”与”喝水图”,并引出了音节ge、ke、he。

三、教学g、k、h的读音。

我由“鸽子图”引出“g”,通过范读,讲发音方法,再范读,指名读,让学生正确读出“g”。为了使学生读准音,我编了顺口溜:一只白鸽ggg。为了让学生认准形,我让学生找藏着的g,并让学生说说g还像什么,又编了顺口溜9字拐弯ggg。“k”和“h”的教学与“g”的教学基本相同,只是在“k”的教学时,我穿插了一个小实验,拿一张纸放在嘴前,让学生比较出:发“k”时,吐出的气还要强一点。

四、课中操。

教学到此时,我觉得学生比较累了,我便穿插了课中操《找朋友》,让学生轻松一下。

五、教学g、k、h的写法

1.歌曲《找朋友》之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说说出示的三幅图分别像什么,他们的朋友是谁。从而引出了g、k、h。接着,我再利用新的顺口溜让学生再次记忆了字形。

2.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笔顺与格式。

3.在h的书写指导时,我进行了h与n的比较。

4.最后是学生练习描红书写。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都市风景线》是九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属于设计与应用领域,是从欣赏城市环境中各种景观设计入手,像雕塑、霓虹灯,电话亭、公交车站台、路边街灯、垃圾箱等等景观设计 。内容较为理智平淡,学生对这样的课题往往兴趣并不高,因此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启动学生的兴奋点是关键,于是我尝试把枯燥的课本内容与我们菏泽的城市风貌相联系,把地方资源拉进课堂,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开始,把教材转化为能很好获得情感体验的内容,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我们山东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荷山、雷泽的简称。已被评为中国牡丹城。近年来城市景观建设迅速。而本课内容正是从欣赏城市各种景观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设计的创作乐趣。所以展现菏泽风貌与课题教学目标正好相吻合。

二、教法学法分析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看录象或图片的形式,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这样多法并用,希望即培养了学生设计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法指导

景观 ……此处隐藏10422个字……—设计做一个生态瓶的方案——制作一个生态瓶

二、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准备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接触了解了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其他生物、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的一些生物基本的但比较零散的知识;也经历体验过观察探究植物、动物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单元前3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也听说过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等比较复杂的生物学名词。一部分学生甚至还能对上述名词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们在设计生态瓶制造方案时,学生是能够考虑到一些动植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2、学生的观察兴趣

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花草和小动物还是有较浓厚的兴趣的。制作、并长期不断地观察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对于大部分学生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本人在1998年上半年,曾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对一个11岁的女孩作了不间断的观察,有趣的是,她兴趣保持时间最长的是在自家阳台上种一棵豇豆,从下种,到收获,到植株枯萎的里,连续培植、观察95天。如果植株不枯萎,这个纪录会更高。)

3、认知需求

在研究蔷薇群落、农田群落后,学生自然愿意将目光转向其他类型的生物群落。

经历了前面几个学期的观察探究,特别是本单元前面3课的学习体验,他们感受了蔷薇群落、农田群落里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是一个生态系统。还感受到在这些相互关系中最显性、最直接的食物关系。他们产生观察探究其他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欲X,这是我们引导学生经历“做一个生态瓶”主要心理基础。同时,也顺利地引发学生进行“观察生态瓶”等以后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教师用书》设定的教学目标及想法

1、通过观察池塘里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以此为蓝本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在本单元《它们是什么关系》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本主题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理解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实际条件是我们进行方案设计的依据之一,因此必须在方案中体现出来,我认为制作时主要是根据方案进行)

3、能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这是小组合作的一般要求)

(二)重新设定的教学目标及理由

1、科学探究: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做一个生态瓶的活动,共同协作制作一个生态瓶。(积极的参与讨论,特别是做,是每位学生对“生命世界”前期学习的回顾和综合运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池塘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设计一个生态瓶的建造方案。能在课后个人制作一个生态瓶并坚持观察,关注生态瓶的变化。(这是后续学习的起点和学生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3、科学知识:理解池塘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制作一个生态瓶的过程。(只有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才能设计出科学的方案;了解制作过程,保证了课后自己制作的成功)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生态瓶建造方案的设计。

2、难点:在设计方案时考虑,尽量让动植物活在自然环境中一样,主要是指动植物的数量比例。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要用观察、设计、制作的方法来学习。其中开始与结尾两部分主要用观察的方法,第二部分主要用设计的方法、第三部分用制作的方法。

大致是以下的学习流程:观察——设计——制作——观察

1、观察:开始部分全班观察池塘群落的图片(影视资料),全班或小组讨论池塘群落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池塘群落的一般模型;结尾部分观察自己制作的生态瓶,进行记录。

2、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以池塘群落为模型,为水生动植物模拟一个人工池塘群落。以池塘群落中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小组人员之间开展讨论,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其中记录员的作用相当重要。

3、制作: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按顺序制作一个生态瓶。

六、教学预设

(一)池塘里的生态系统

意图:理解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型,为小组的方案设计和制作提供必要知识准备、情感激发。

1.出示生态池塘图片(或影视),师:同学们已经观察了蔷薇花丛、水田里的生物,老师在郊外找到了一个池塘,我们来看看这个池塘,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回答:池塘里有水草、鱼、小虾、螺蛳、鸭子、河蚌、荷花、荷叶、青蛙。他们会说出池塘里的一些生物,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池塘里的非生物。

·这些生物中哪些是水生植物?(水草、荷)

·它们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泥沙、水、阳光)

·这些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食物、氧气、住所、躲避动物的攻击等)

·池塘里的非生物对生物又有哪些帮助?

2.原来自然环境下的生态池塘存在这么多生物和非生物,那我们自己能建造一个这样的小池塘吗?

(二)设计建造生态瓶

意图:对池塘生态系统知识以及前期学习的知识的综合运用,直接为下一环节的制作提供依据。在讨论“为生物的生活考虑哪些问题”这一环节时,突破难点“在设计方案时考虑,尽量让动植物活在自然环境中一样,主要是指动植物的数量比例。”

1.小组讨论设计建生态瓶的方案。

我们的生态瓶

设计方案

准备用什么材料

哪些生物来生活?

生物

非生物

为生物的生活考虑哪些问题?

生态瓶模型图

2.组际交流设计方案。

(三)做一个生态瓶

意图: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检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为课后的自己制作积累经验,为后续观察活动提供真实的资料。

1.准备相应的制作材料,如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也可以是大可乐瓶剪去上半部分。

根据小组讨论决定的方案制作生态瓶,贴上标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给生态瓶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

生态瓶标签样本

生态瓶名称

瓶内生物

制作者

管理者

2.小组商量生态瓶的放置与管理,观察与记录。

(四)课后自己制作一个生态瓶并持续地观察记录。

意图:对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观察记录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观察的时空条件。

板书:

做一个生态瓶

容器:鱼缸或大塑料瓶

生物:植物——水草、萍……

小鱼、虾、螺蛳、蝌蚪……

非生物:淤泥、河水、阳光……

生物生活需要: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养料、栖息地、

《关于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